|
警惕!这7类药物能升高血压,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发表时间:2022-05-27 09:36 药源性高血压,顾名思义,就是药物导致的高血压,是指由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或用药方法不当导致的血压升高。当服用某种药物后,血压明显升高,且超过140/90mmHg,常提示药源性高血压。 药源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,其升压机制较复杂,但大多病情较轻,停药后可逆转,偶尔可导致高血压脑病、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。这就提醒我们,特别是本身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服药时要注意监测血压,必要时及时去医院就诊。 那么,常见的可引起药源性高血压的药物有哪些呢?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,减少环氧化酶合成,使前列腺素生成和释放减少,导致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,从而升高血压。 非甾体抗炎药对血压正常的人一般影响不大,主要对高血压患者影响较大。研究表明,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中,萘普生、吲哚美辛和吡罗昔康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幅度最大。 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,如地塞米松、泼尼松等,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,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,引起体内钠离子浓度增加,激活交感神经,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,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,从而导致血压升高。 重组人促红素 重组人促红素用于治疗肾性贫血、恶性肿瘤相关贫血等难治性贫血,使用此药治疗的患者约30%并发高血压,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、脑中风。 原因是重组人促红素可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,具体机制与药物作用于肾小球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受体,导致肾小球损伤有关。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成分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,其中雌激素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,可诱发血压升高。雌激素还能使血管紧张素原浓度增加,激活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(RAAS),进一步升高血压。 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抗抑郁药,如苯环丙胺、吗氯贝胺,能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、5-羟色胺释放增多,引起血压升高。 三环类抗抑郁药,如丙米嗪、阿米替林和多塞平等,也能增加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-羟色胺的浓度,使血压升高。 新型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是苯乙胺衍生物,属于二环类非典型抗抑郁药,也能提高5-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,导致血压升高。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能明显引起血压升高,而雷帕霉素和吗替麦考酚酯对血压影响较小。 环孢素能升高肾脏血管内皮素水平,降低肾小球滤过率,同时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,以及减少一氧化氮生成,促进血管收缩,升高血压。 环孢素相关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昼夜节律紊乱,失去正常夜间血压下降规律,或者出现夜间血压升高。 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、索拉非尼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,升高血压。 在使用贝伐珠单抗之前,应对原有的高血压给予充分控制,并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压。 服用索拉非尼的患者应定期监控血压,如应用降压药物后仍出现严重或持续的高血压,甚至高血压危象,需考虑永久停用索拉非尼。 甘草及其制剂 中药甘草的有效成分为甘草酸,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有醛固酮样作用,长期或过量使用可导致尿量及钠的排出减少,身体会积存过量的钠,从而引起高血压。 其他药物 如曲马多、芬太尼、萘甲唑啉、麻黄碱、伪麻黄碱、苯肾上腺素、垂体后叶素、麦角碱、麦角新碱、东莨菪碱、纳洛酮、烷化剂、溴隐亭和两性霉素B等,可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等机制导致血压升高。 |